客房預訂

包公文化園

包公文化園

景點介紹

包河原是合肥的一段護城河,河對岸高出水面六七米的環城路,是合肥古城墻的城墻根基,這段古城墻最初建于唐朝貞觀年間,可惜的是,這座古城墻在1951年,因合肥城建被全部拆毀,所幸的是及時植樹形成綠化林帶。那么原來的這一段護城河為什么會被稱為“包河“呢?因為宋仁宗皇帝把這條河賜給了包公,從此,這條河稱為包河。傳說包河里的藕是無私藕,魚是黑背魚,象征包公的鐵面無私。

包公祠:包公出生于合肥肥東縣解集鄉小包村,明朝弘治年間( 1488年),廬州太守宋克明在包河的香花墩上興建了一座“包公書院”,明嘉靖年間(1539年),朝廷御史楊瞻重修“包公書院”,并定名為“包公祠”。明清兩代的官吏,賢人圣士都對包公祠進行過修繕、增制。太平天國時期,包公祠曾一度毀于戰火。清光緒八年(1882年),合肥籍晚清大臣李鴻章捐資2800兩白銀重修了包公祠,因此合肥有“包家祠堂,李家修”之說。祠內的殿堂正中端坐一座包公塑像,高約八尺,著金色,高大威嚴,正氣凜然,使人油然而生敬意,王朝、馬漢、張龍、趙虎侍立兩旁,并置有龍頭、虎頭、狗頭三鍘;兩邊廂房陳列著包公墓出土文物以及其它與包公有關的展品。祠的東面六角亭里有一口井,傳說貪官污吏喝了井水會頭痛難忍,故名"廉泉"。祠的西面是歷史文化長廊,長廊里甌塑、碑刻、書畫、刺繡、彩繪木雕等多種工藝集為一體,再現了包公真實的一生。

清風閣是為紀念北宋名臣包拯誕辰1000周年而建,是一組集紀念、展示、游覽、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群,占地2.2公頃。園內綠樹成蔭,花香四溢,由功德廣場、明月亭、魚沼飛梁、廉雨軒、暢風齋等建筑組成。其中主體建筑是一高42米,明五暗四共九層仿宋風格的塔式閣樓,從閣頂可俯瞰合肥城市風光及整個包公園的秀麗景色。閣內有耿光日月廳、廬州宋韻廳、江淮奇葩廳、江山明月廳、廬州夜話廳、梨園攬勝廳、包公文化奇觀廳等七個廳,分別用木雕、彩屏、古絹、漢白玉等藝術形式,并以包公為切入點,來宣傳安徽的物華天寶,人杰地靈。

浮莊坐落在包河東大島上。因其遠觀如一片柳葉浮于水面之上,又因島上建筑類似古代村莊,故名浮莊。浮莊正門門樓粉墻青瓦,中間鑲一匾額,上有原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手書“浮莊”二字。迎門是一座銅像,系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第28代嫡孫、世界船王包玉剛的父親包兆龍先生立像。這是省、市人民政府為紀念包兆龍先生,滿足其“葉落歸根”的遺愿而在這里建造的。島內建筑博采蘇、揚、徽派園林藝術的精華,依水就勢而成,體現了江南園林與徽派建筑的藝術特色。

景點位置

安徽省合肥市蕪湖路72號

交通信息

自駕:
①包河大道—合肥包公園:包河大道(南二環路方向)—太湖路—徽州大道-終點。
②金寨路出口—合肥包公園: 金寨路— 蕪湖路—徽州大道—終點。